|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芸 2010年商品市场一轮惊心动魄的行情,让期货私募踏上了生死迥异的征途。
在一些私募基金取得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年化收益率的同时,奇怪的大幅反向波动也成为去年期货市场的关键词,并让一些风控能力较差的私募基金和多数新手散户退出舞台。
20倍收益率
2010年大宗商品价格走出一波罕见的凌厉涨势,而在11月下旬又大幅回调,期货市场波动剧烈。其中,一些私募基金的收益率颇为惊人。
北京一家合伙人制的小型私募基金,年初保证金仅有250万元,到年底规模已经达到2000万元。而武汉一家身家500万的期货私募,在抓住10月份一轮行情后,保证金规模翻到约1亿元,收益率达20倍。
“去年是最考验期货私募操盘经验的一年,胜出的私募一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商品’操盘,这些人的普遍特征是40多岁、有十几年的操盘经验。”追踪期货私募的私募排排网高级研究员杨志为称,做得好的私募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益率并不惊奇。
虽然许多私募基金摩拳擦掌地盼到股指期货的上市,然而去年真正带来高收益率的却是商品期货市场。根据杨志为提供的数据,10只2010年开立账 户的商品期货私募里,有4只去年的累计收益率超过了45%,除了“实盘稳健一号”呈现负收益率外,其余9家都为盈利,平均收益为率32%。
按照月度收益率计算,由周卫兵操盘的“南昌稳赢”在去年第四季度每月平均收益率达到48%。
“大鳄”出动
2010年大宗商品的巨涨暴跌吸引了潜伏在期货市场的“大鳄”们。
“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他们一年就出现一两次,平时潜伏着等待时机。十几年的经验让他们对机会的到来相当敏感,一旦出现机会立刻会扑上前去。”一位业内人士向本报描述期货私募“大鳄”。
而20倍的收益率在去年的行情中对于这些大鳄们并不算稀奇。
“他们看准一个品种后会到主产区调研,”上述业内人士总结这些大鳄的操作手法是花很长时间进行调研,“约见企业、监管层、交易所的人和期货市场大的资金,了解方方面面的情况后作出决策。有时还会联合其他一些大资金作为自己的 ‘长期盟友’联手操作。”
在成功地操作之后,这些人会再次退到暗处潜伏,上述业内人士称。
“割韭菜”
在一批私募基金创造了令人咋舌的收益率时,一批经验不足的小私募和散户则被“清场”。
“去年行情的波动呈现出来的特点和以往不同,反向波动幅度很大,挑战非常大。”感恩成长基金掌门人宁金山说,“去年大宗商品价格涨势非常明确,我们的判断也是一直做多,没有做过一张空单,就这样居然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亏钱的。”
调整策略后,感恩成长基金在第三季度翻身,盈利超过80%,而其他有些私募则大亏甚至死掉。杨志为统计,约有50%的私募未能掌握好风险控制从而被迫退出市场,“去年的行情虽然看起来明朗,但是其实并不好做,有些私募本来赚钱很多,结果赶上一两次回调就血本无归了。”
事实上,不仅仅是私募在生死较量,一批又一批经验欠缺的散户则在去年的行情里成为私募高收益率的贡献者。“去年‘割韭菜’的现象非常明显。”一 位期货交易员说,期货市场是零和市场,而经验不足的散户完全无法和机构抗衡,开了户后不久便巨亏离去,下一批又来开户,重复上一批散户的命运。
“每个期货公司都有一大批不再进行交易的‘死户’,如果能保证30%的客户赚钱,公司就很自豪了。”一家期货公司副总经理表示,“一九”定律是期货行业公认的。
另一家期货公司总经理表示,去年旗下客户80%都赔了钱,“基本全是散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