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嫁女儿 我发现棉花的投资机会
我们常常发现越富的人越容易赚钱,越穷的人越赚不到钱,但也有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富人也有“破产”的时候,穷人也有“翻身”的时候,这就是物极必反。
自然界总有物极必反的事情发生。
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很大的时候,其单产往往也是高的,总产量就会很高;而在播种面积减少很多的时候,其单产往往也是低的,总产量就会巨幅减产。所谓越少越少,越多越多,俗话说:行船偏遇顶头风,屋漏偏逢连阴雨,越渴越给盐吃,黄鼠狼专咬病鸭子,事情总是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发展。除了农民积极性的原因,经济和货币环境的原因,老天总会再出一些气候的原因或是突发事件的原因,导致供应多上加多或是少上减少,让事物处在一个极度不平衡的极点,于是物极必反就会发生。
当播种面积减少的时候,人们总是一厢情愿地期待单产能高一点,但出现的事实往往是单产也是低的。
2009年和2010年的棉花便是如此。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大蒜电子盘太不公平,甚至很危险,我要不是不停地取钱出来,恐怕赚的700万都会打水漂(当时我发现,放空的是主力,做多的是散户,比如很多蒜贩子就去做多了)。幸好不停地取钱出来,才有了600万的利润用于后续的投资(还有100来万拿不出来了)。因为当时电子盘不能做了,我就回到期货市场,开始做棉花。
我为什么会关注棉花期货呢?我小时候种过棉花,但棉花这个品种在期货上我是从未做过的。不过,我在2005年开始就对棉花有所关注,因为它的价格相对其他农作物越来越低(其他的在涨价,它不涨)。
而2009年着重关注棉花,还有一个小故事。
金融危机后,2008年秋天11月。村里有个好朋友的孩子结婚,我去帮忙。那个朋友还有个大女儿,已经出嫁了,嫁到了嘉祥县西北面老僧堂乡,她也回来喝喜酒,同时过来的还有她的婆婆。
因为我有个奇瑞车,朋友就叫我开车送她女儿还有女儿的婆婆回去。我当然是义不容辞了。
我知道嘉祥县老僧堂乡有种棉花的习惯,同时也还了解到金融危机后籽棉跌到了很低的价格,我又预判在货币大量放出之后通胀不可避免,心想着棉花可能有较大幅度上涨的机会,就在路上问:“今年你们那儿棉花地留种情况咋样?”(山东济宁一带种棉花,是年前隔行种小麦,小麦收获之前在留的空行里种上棉花,棉花出苗后小麦就收获了,两不耽误,在农村这叫“套种”或“复种”,以此提高土地使用率。)
婆婆回答说:“棉花不行,没人留种了(意说棉花减种严重)!大家都少留地了。”
她说没人留种了,我就来劲了,“那你留了几亩?”
“我留了4亩。”
“那去年呢?”
“去年8亩。”
我寻思着这可是减产一半啊!这只是个个例还是全面如此呢?其他地方的种植面积是否也大幅减少呢?如此,在这次送她们回家的路上,我开始重点关注棉花,着手研究考察。
2009年初春,又有一个邻居嫁女儿。又让我帮忙接送宾客。
男方迎亲的来了三个人,一个取亲、一个放炮、一个抱鸡(这是济宁的迎亲风俗习惯)。在迎走新娘之前,他们在我朋友家里坐了一会儿,我刚好被安排坐在边上陪他们聊天。
聊天的时候发现,来迎亲的一个人他家里是办小企业的,主要生产塑料薄膜。我就问他:“今年塑料薄膜卖得如何?”
他叹了口气,回答说:“卖得不好。”
我又问:“大蒜薄膜和往年相比少卖多少?”,他回答说:少卖了30%。
我再问:“那么棉花呢?”(棉花在春天也用薄膜覆盖)
“棉花更差,少卖百分之四五十!”
后来我进一步了解到,主要是河南那边的棉花薄膜卖不动,少卖了50%,山东菏泽也减少30%,山东德州减少量略少一些。
和他聊天之后,我对棉花种植面积的减少心理上有了大概的预估。(后来我又自己开车去各地考察确认。)
关注一个品种,实地考察很重要,对种子和塑料薄膜用量的了解也很重要。除了了解棉花、大蒜等作物薄膜的销量变化外,我还会去种子站(卖各种农作物种子的),去了解当年或近几年哪个品种的种子好卖,哪个品种不好卖,哪个品种的种子销量明显上升,哪个明显下降等。这种类型的信息了解,可以以点带面,对一个作物的播种面积增减有一个初步的估测。
我比较关注各个品种的比价关系,一般会多角度观察,多方面打听。某些品种可能价格多少年都没怎么动过,但在比价关系很差,农民都不愿意种的时候,价格可能会一下子涨起来。
2008年之前,其他品种涨幅较大的时候,棉花的行情也不太好,和其他农作物的比价关系已经比较差,棉农的积极性下降较多。金融危机一来,棉花也是大跌,和其他品种的比价关系就更差了,很多农民就放弃了棉花种植,改种其他品种了。
一般来说,农民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在心理上改变对一个品种的看法,打击积极性需要一定的时间,激发积极性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然后还要一段时间在行动上反映出来。而当农民转变了心理,决定了种或不种某个作物,那也会坚持一段时间,不可能马上转变。所以棉花虽然和其他农产品相比,比价关系不好已经持续数年,但棉花价格要上涨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更多因素的配合。具体需要多长时间,具体在哪个时点会爆发,这就需要密切关注农民心理的微妙变化,去理解和熟悉他们心理变化的周期特征,不懂农民的心理是怎么想的,怎么变化的,就无法对后续的价格运行做出正确的判断。关注农民心理变化的同时还要关注相关品种的比价关系,库存变化,整体经济的氛围和货币的政策,另外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品种自身的供求关系能否在某个时点有重大的变化。
其实,金融危机对日用消费品的需求打击几乎是没有影响的,为什么棉花这类商品也暴跌呢?主要原因一是金融危机,整体氛围就是暴跌,棉花本来就弱,被其它商品一带动也就暴跌了;二是金融危机之下,棉花中间商都不敢囤货,不敢有库存,中间商抛售相当于供应增加需求减少,也加剧了价格的下跌。
2008年底到2009年初中间商去库存之后,2009年必然要增库存,不然他们就没货可卖了。在外部环境配合的情况下,减产和中间商进货两个因素叠加,会直接导致棉花价格上涨,价格涨了中间商囤货会更加积极,从而会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所以一旦涨起来,就会有一个上涨的时间周期,越是上涨,囤货的需求就越大,这就增加了额外的“需求”,进一步推升价格;当然了,反过来说,在下跌的周期中,越是下跌,中间商越要去库存,价格下跌的动力就越大。
另外,当一个商品刚上涨的时候,有人之前买的,卖了赚点小钱,但后来再涨,他就会后悔,可能会买入更多,并且价格越是上涨,胆子越大。甚至有些人在棉花2万的时候是看空的,但到了3万却敢买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