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笨笨阿林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投资交易战争论——我的投资交易实战感悟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4-12-22 08:34:0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4-12-22 11:43:5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要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4-12-22 12:03:13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2:42:13 | 只看该作者
39.        以前一直不明白,李小龙,不就是一个电影明星嘛,顶多算是个武术家吧,还英年早逝了,为什么那么多大师级的人物对他推崇备至?后来看了凤凰卫视的一期节目,才渐渐明白,而随着年岁渐长,越来越能够透过繁杂的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后,我对李小龙也就越来越钦佩了。作为一般人所认为的粗人、武夫、打星,李小龙竟然是学哲学的!我第一次听说时,着实惊了我一下。他是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学的哲学,对于东西方的各大哲学思想流派均很熟悉。根据李小龙武学和哲学遗稿《武道释义》所整理出版的《截拳道之道》所记载,他对于老子、周易、禅宗、尼采、克里希那穆提等的思想,均有批判继承,去粗取精,化为己用。东西方哲学思想的融会贯通,犹如打通了他思想上的任督二脉,让他开创了自己的武学哲学思想——截拳道之道。

40.        丰厚的东西方哲学思想催生并滋养了截拳道。截拳道,崇尚简单、直接、有效。注意,这里的简单,是在想透、看透的基础上直奔格斗对决的目的(即打倒对方)而去的简单,不是所谓的“一招鲜”之类的简单招数。当然,如果真能将一些很简单实用的招数不断练到极致,也可以是很厉害的。不过,这与李小龙的截拳道完全不在一个境界和水平上。截拳道的简单、直接、有效,是一切以最快速度打倒对方为目的的,既兼收并蓄中外各大门派的格斗精髓,又舍弃过多的外在形式,先以一声怪叫震慑对方的心理,再寻机以惊人的速度瞬间取胜。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所看过的一部甄子丹主演的电影《叶问》。其中的一幅场景一直记忆犹新。叶问一位开酒楼的朋友,极为痴迷武术,但经常败给叶问。一天,他又向来酒楼吃饭的武林高人讨教到了几招新招数,他觉得这几招新招数足以对付叶问经常用来打败他的那几招,于是兴冲冲地又要与叶问切磋。可是,没几下功夫,又败了。他大叫:“我出这招,你应该出那招才对呀,难怪我会败!”叶问笑了:“关键是打倒人。”

41.        我曾经在深圳莲花山公园拜过一个太极老师练过一段时间太极拳。还记得第一天上课,我问老师:“太极拳除了健身,能用于实战吗?”老师答:“当然能。”我于是继续问了个很弱智的问题:“那实战的时候,就按老师教的这些招数、套路来就行了吗?”老师笑了,双手抱在胸前说:“那这样的话,我就站在这里等你打完套路,然后再一拳放倒你。”接着,老师拉过一位老学员边示范边说:“真正实战的时候,是根据对方的反应来即时应对的,哪还记得什么招数,能不被对方打倒,又能打倒对方,什么招数都可以用。”招数、套路,仅用于初学者理解攻防要点,用于练习反应能力,深刻理解了攻防要点,有了足够的反应能力,则实战中一切都是随机应变的。这就是所谓的“先从无招到有招,再从有招到无招”。前面的无招,是真的还不会,是真的没有招;后面的无招,不是真的没有招,也不是不出招,而是没有固定的招,是不按套路出招。

点评

先透过现象究本质,再透过本质看现象  发表于 2016-11-19 15:10
非非爸不错,分析问题都能到本质,谢谢  发表于 2016-2-6 21:31
好文章。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发表于 2015-1-24 22:4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0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2:42:33 | 只看该作者
42.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据说是刻在李小龙墓碑上的一句话。将来我一定要去他美国墓地拜谒,无论墓碑上是否真的刻有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对我影响颇大。以前年纪不大时,对于这一类老子式的语录体总觉得是故弄玄虚,神神叨叨。随着眼界开阔、阅历增长,感悟已完全不同。这句话直接启发了我,结合我自己多年来对佛学的学习,让我总结出我自己看待事物的核心思想:“实相无相,相无定相;真法无法,法无定法;无法为法,无相为相;万相合一,一幻万相;万法归一,一化万法。”

43.        怎么理解?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相,什么是法。相,是一个佛学术语,简单点、世俗点来讲,相者,象也,即外在形象、形式、形态等。法,简单点理解,就是方法、技术、工具等。现在我加上一些被省略掉的连接词,可能会更有助于理解:之所以说实相无相,是因为相无定相;之所以说真法无法,是因为法无定法;所以应该以无法为法,以无相为相;万相均可合于一相(此一相已不是外在的固定不变的形象,实际上就是前面所讲的无相,之所以这里不说无相,是因为无相不是真的完全没有相),然后再由此一相幻化出万相;万法均可归于一法(此一法已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招一式,实际上就是前面所讲的无法,之所以这里不说无法,是因为不是真的完全没有法),然后再由此一法变化出万法。什么叫“大道至简”?就是透过纷繁复杂的“万相”,把握到其背后的“一相”。(注:按佛学思想,实相无相,是真无相,所谓四大皆空。当然,这里的空不是我们日常所理解的空无一物的空。但究竟是什么空,据说这需要通过禅定等修行方法亲身去实证才能真正体悟,远不是语言能说明白的。同时,佛祖还说过,真空生妙有,有还是从空中化生而来的。读过一篇杨振宁先生的文章,说现代量子力学的诸多发现,越来越证实了佛祖所说。要是看过今年很火的两部影片《超体》和《星际穿越》,或许更有助于理解这一点。)

44.        因此,“心理共因”所导致的“心理共振”,就是短期走势纷繁复杂的“万相”背后的“一相”。“心理共振”这个“一相”显然是内在的,是无形的,所以说这个“一相”,虽然称之为“一相”,实际是“无相”,但很明显又不是真的没有,只是作为一种内在的原因没有外在形态而已,所以还是姑且名之为“一相”。反过来,这个“万相”背后真正的“一相”,即“心理共振”,其本身虽然没有外在形态,但正是因为它,却又幻化出千变万化的复杂走势。更直截了当点说,就是当“心理共振”程度高时,走势确定性也高;当“心理共振”程度低时,走势确定性也低。明白了“万相”和“一相”的关系,则“万法”与“一法”的关系也就好理解了,这里就不深入去说了(感觉有些东西说起来很费劲,像绕口令似的,所以禅宗才强调禅悟,不立文字,认为语言文字是个障碍),只说一个现象。据说一些交易高手,表面看似没有固定交易方法,但其成功率就是比一般人高,让一般人费解。这正是因为高手已经把握住了“一法”,所以实际交易中看起来没有固定方法,而是仿佛具有灵活多变、具体情况具体应用的“万法”。

点评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发表于 2016-11-19 15: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2:43:10 | 只看该作者
45.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有意见了,你不是说一切从实战出发,不搞长篇大论的理念说教吗?这其实是前面关于走势的形与神的论述的核心指导思想。也就是说,这是我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这个样子来看待走势、看待交易,而不是从别个角度、别个样子来看待走势、看待交易的思想根源。这是为了对前面的论述做更进一步的深入说明而已,完全没有脱离实战空谈理念。我还是首先从实战出发,逐渐才引出背后的思想根源,然后再回到为什么要这样看待、这样理解走势和交易的实战视角的。好吧,如果你暂时看不明白或不想看,那就先跳过不管吧,或许哪天回头再看时,相信会突然有所得的。

46.        有人会说,很多实盘交易做得很好的,也没见他扯什么老子、佛学、哲学一大通。没错,我完全同意,我现在就可以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我曾经想学交易之家论坛上被人称之为“烟神”的一缕青烟的炒单手法。交易之家论坛上有多个他晒出了交易记录的裸单帖,而且他还非常热心地解答网友的问题,几乎是做到了知无不言。回答问题简练朴实,不装神弄鬼,不哗众取宠。在网上能碰到这样的人,无论他出于什么动机,都是很幸运的。

47.        不过,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最终还是放弃了。我发现他的炒单手法我很难学得来,难度之大,那绝对是对我心理极限与生理极限的挑战。从他在论坛的发言来看,虽然没有什么深入的哲学思考之类的(实际上他有没有深入研究过哲学就不得而知了),但人家就是几乎每天在赚钱(交易单为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2:44:20 | 只看该作者
48.        像一缕青烟这样的高人,如果确实没有深入研究过哲学,却几乎每天都能通过炒单稳定赚钱,怎么解释?我想,有一点是不能不承认的:人与人在各自天赋之间的差别有时候真的很大。有的人,他天生的生理节奏、他先天的心智模式在经过一定程度的训练之后,比较容易与他所做的事相契合、相共振。说白了,有的人或许没想那么深,但他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天生就比较符合大道、符合天道、符合他所做的事情的规律,因此,有些人天生做某些事情就是比别人更容易成功。

49.        那不具备这种先天条件的人呢?或笨鸟先飞,或另辟蹊径呗,即使达不到顶尖水平,或许至少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求生存、求发展吧。前面不是说过了嘛,类似于战争这样的对抗性博弈游戏,要想取胜,关键在于获得尽可能多的相对优势。既然天赋上的相对优势已经不如别人了,那就更要争取在思想上、方法上、工具上等等方面取得更多的相对优势,以期能或多或少弥补一下自身天赋上的不足。因此,思想上的相对优势也是优势之一呀,适应不了炒单的节奏,那就做自己能适应的节奏,日内波段、隔夜趋势、程序化自动交易、手动程序化相结合的半自动交易等等,找一个让自己觉得更为适应的方式来做就行了嘛。

50.        如果你本身在某件事情上有惊人的天赋,而思想上又有不同于同类人的深度思考,再加上兴趣和勤奋,比如像李小龙,那你就很容易独树一帜,更容易取得大成就。而这,就是李小龙虽然英年早逝,却竟然获得了宗师般地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脱离各自的条件简单地去类比,不要动不动就挥舞着大棒子,稍微与自己的观点不合,就劈头盖脸一通猛砸,痛快倒是痛快了,但无助于成长,无助于吸取别人的思路为己所用。我经历的事情越多,越觉得这个世界多元化的重要性,尤其是思想的多元化。好,扯远了,有点板起面孔说教了,我自己也很讨厌这幅面孔:),打住吧。

(未完待续,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及时的更新,请百度“笨笨阿林 新浪博客”)

点评

些人天生做某些事情就是比别人更容易成功。  发表于 2016-11-19 15:16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2:48:58 | 只看该作者
有朋友发站内消息给我,由于权限不够,无法回复消息,见谅。谢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5:48:24 | 只看该作者
51.        以前经常听人说,如果大部分人都能在投资市场上赚到钱的话,则市场会崩溃的,因为市场是会自我保护的,市场以耍弄参与其中的人为乐趣。嗯,后半段话听起来仿佛市场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上帝”似的。打比方没关系,比如巴菲特的“市场先生”论就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比方。但实际上,这个无所不能的“上帝”是不存在的。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市场的参与方都各自躲在暗处相互算计,躲在暗处相互算计的结果就必然会是,谁都别想很容易地吃到好果子,最终吃到好果子的人也得先被扒几层皮。算计莫过于政治权谋与军事兵法,隐忍示弱、卧薪尝胆,甚或装聋作哑、装疯卖傻,都是成事前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案例比比皆是,有兴趣者多看看历史,尤其是军事史、战争史,远比市面上大多数技术书籍更有助于投资交易实战。

52.        当然,从某个角度来看,也不是不可以将市场想象成为一个专门以戏耍大多数人为乐的、不可战胜的、智慧的“上帝”,因为参与者一思考,他就在狡黠地发笑。很多人的思考都是错的,或者是思前想后地思考过度。不过,这种想象绝对不是好事,因为行情不利时你会有一种被愚弄、被嘲笑的感觉,平时越自信自负的人越容易被激怒,从而导致心理失控状态下的报复性冲动下单,这是非常非常要命的,其结果就是真的被“他”戏耍了。而这个“他”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完全是你自己在心里树了一个“敌人”。无意树敌,实属无奈;而自我有意树敌,则明显是很悲哀的一种性格悲剧。

53.        一般来讲,没有谁要故意戏耍哪个人,一切都是相互算计、动态博弈的结果。认为市场在戏耍他,固然是错的,但若是有人自认为可以在市场中戏耍别人,高人一等,优越感超强,那结果的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多半自我毁灭(我不太喜欢“被市场消灭”的说法,因为其实都是被自己消灭的),即使超级主力也概莫能外,想想大作手利物摩尔跌宕起伏的一生,尤其是悲剧性的结局吧(利物摩尔最终的结局到底是否因为自我膨胀导致的,另有别论,不赘述)。“上帝要你灭亡,必先让你疯狂。”投资交易市场将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要在投资交易实战中保持理性、冷静、客观、谦卑很难,但却是生存的基本功。

54.        “置身事中,超然其外”,是我自己总结的应对事务的八字诀。看似很矛盾,却必须统一起来,这是投资交易者必须修炼的境界。为什么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往往也是伟大的哲学家或伟大的文学家?其中一种解释是,政治算计、军事斗争太过残酷无情,置身其中很容易心理失衡、心态失常,需要通过哲学或文学来平衡、来超越,否则,缺乏人情温暖、人性关怀,很容易走向冷酷残暴、自我毁灭。有些人总觉得哲学、文学这样虚头巴脑的东西也就玩玩嘴皮子、娱乐放松一下而已,顶多活动一下脑筋、陶冶一下情操,在现实中没有太大实际作用,而事实上,“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5:48:48 | 只看该作者
55.        做突破?突破、突破,突而不破假突破。做震荡?震荡、震荡,越震越荡随机晃。那怎么做?既不是做突破,也不是做震荡;既是做突破,也是做震荡。故弄玄虚?真不是。那到底是做突破,还是做震荡?“防御中的进攻”,到底是防御,还是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到底是持久,还是速决?“内线中的外线”,到底是内线,还是外线?请看《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的《论持久战》一文。因此,前面提到的突破开仓与顺势逆开仓两种开仓方式都应该要掌握。尤其是顺势逆开仓,换句话说,就是“顺势中的逆势”,是不是很有《论持久战》里的这段话的神韵?

56.        所谓做震荡,其实是个伪命题。只有做趋势才能赚钱。何以见得?进场后要能赚钱,行情必须越快速移动越好。行情快速移动,岂不就是趋势?震荡,只是站在更大周期尺度上来看小周期上的一小段走势而已,站在小周期上来看,做的就是趋势。即使如炒单,也必须有三跳以上的行情移动才行,三跳以上的移动,对于炒单而言,已经就是趋势了。

57.        我以前喜欢拿《卖油翁》中的名句“无他,唯手熟尔”来说事,现在想来,也不尽然。卖油翁面对的是一个静态的油瓶,只要气定神闲,多练即可手熟;而投资者面对的却是一个动态变化无穷的市场,盈亏瞬息间,淡定谈何容易。

58.        虽然说“无他,唯手熟尔”不能完全概括,但多练手是必须的,毛泽东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交易实战中的问题还得在交易实战中解决。犯错是最宝贵的财富,亏损是最深刻的学习。痛苦的积累导致质变,当然,前提是在你的信心还没有被摧毁前。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难熬的,很多人就倒在这太阳即将升起前的关键时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5:49:13 | 只看该作者
59.        为什么绝大数人知道却很难做到?原因可以总结出很多,但我首先想到的两个,其一,是因为我们从小生活的环境是相对静态变化的环境,即使有变化,也可以从容应对,而投资市场动态变化太快,与我们几十年来从小到大所养成的、所适应的变化节奏完全不同;其二,我们接受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一直崇尚成功、崇尚赢,这本身不能说完全错误,但问题在于如何面对失败,如何面对输,却几乎从不涉及,仿佛我们每个人天生只会做赢家、只能做赢家。而投资市场(尤其是短期投机市场),失败是大概率,这是其对抗博弈性质决定了的。因此,当胜算率很难超过50%(长期来看超过50%的可称之为“神”,如“股神”巴菲特,这类人凤毛麟角)时,关键的关键,一是你如何接受那超过50%的失败,这在心理上是一个极大考验;二是如何通过资金管理达至盈亏比最大化,以抹平亏损后还能有钱赚。

60.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不同意见,尤其是程序化交易的初学者。他们或许会说,随便一个海龟策略,改进一下,再适当优化一下参数,胜算率很容易就达到60%。嗯,首先恭喜哈。不过,这显然是“看图说话”的孪生版——“按图作业”,更准确地说,是“按历史图作业”,其对未来行情的适应性,极为成问题。我觉得,无论是主观手动交易,还是客观程序化自动交易,或是两者结合的主客观半自动交易,长期来看,都很少有人能超过50%。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任何一种有效的盈利方法,必定是有某种原因、某种程度上的使用障碍的,或技术障碍,或心理障碍等等,但主要还是心理障碍。这其实还是由投资交易市场的对抗博弈性质决定了的。这个结论的论证过程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深入探究的,可拜读杨新宇博士所著《股市博弈论》中的相关论述。

61.        观念极难转变,即使观念转变了,理念上、原理上知道了、理解了、认同了,也不等于很容易做到。因为,这其实还只是浅层的知道、理解、认同。如何才是深层的知道、理解、认同?当你在不断经历多次痛苦的心理折磨时,同时会在你身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生理层面上不断留下生理印记,下次再碰到同类问题,不只是由你的理智主动地去回想起来(理智这时候多半不知道跑哪儿去了),而是生理上立刻就会有自然反应(如神经系统放生物电、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等),会主动刺激你,比如使得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头皮发紧等等,这时你才能形成“不思而得”的、条件反射般的行为。如果要“思而得”,则往往太迟了。

点评

实事求是是对法无定法的现在版解释  发表于 2022-6-14 10:57
“不思而得”  发表于 2015-3-22 13:09
回复 支持 4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5:49:32 | 只看该作者
62.        注意这里的关键字——“不断”、“多次”。我们有时候经常会在事后很痛苦地问自己,为什么同一个错误一犯再犯?有时恨不得扇自己耳光。其背后惨淡的事实是,这恰恰是因为我们所经历的心理痛苦次数还不够多、痛苦程度还不够深,还没有多到、深到在生理上留下明显生理印记的程度,还没能将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二合为一。当然,这是因人因事而异的,有人经历一次足够,有人终生经历无数次还不够。经常被交易老手提起,却又通常说不明、道不白的所谓“盘感”,在我看来,就是这种心理反应与生理反应二合为一的状态,即看到某种情形(如某种图形,如某种成交量变化,如盘口动态等等),心理上“不思而得”、生理上条件反射般地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出适当的行为。实际上,这也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盘感,我觉得就是磨练到“知行合一”状态后所具有的心理、生理二合为一的自然反应。

63.        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很多在学习上很牛叉的“文科状元”、“理科状元”们,理论学习、书本学习上很强的所谓“学霸”们,为什么一到社会上,往往很难有大的成就;而那些以前在学校里看似吊儿郎当,甚至没怎么上过学的人,往往比前者更容易取得成就。我想首先这是因为,这些“状元”、“学霸”们在学校学习时太顺了,家长惯着,学校捧着,同学艳羡着,亲朋赞扬着,长期的优势心理导致自视过高的自负心态,一旦在现实中遭遇挫折,心理落差太多,越自负越觉得没面子(偏偏我们中国人还特要面子),想赢怕输心理过重;其次,由于“状元”、“学霸”们学历往往较高,选择机会多,于是意味着退路也多;其三,“状元”、“学霸”们的大脑往往已经接受了太多书本上的概念、理论等条条框框,思维已经被格式化、被固化了,到了社会上之后,与社会现实的匹配度、适应性太差,导致很痛苦。

64.        因此,这几方面的原因导致他们很容易浅尝辄止,从而熬不过将心理、生理二合为一的必经痛苦阶段。而其他没有这些条件的人,曾经在学校里被“状元”、“学霸”们看不起的人,则没有资本骄傲和自负,也没有退路,再痛苦也只能自己硬扛着,扛着扛着不知不觉就在煎熬中度过了心理、生理二合为一的阶段,加上这些人头脑里没那么多条条框框,做人做事灵活机动、达权通变,于是后面的成就往往连他们自己也想不到。这再次验证了一个事实:事先想象得太美好,往往很难成得了;事先或许压根儿就没敢想太多,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21:22:45 | 只看该作者
给我发站内消息的朋友,实在抱歉,权限不够,无法回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4-12-22 21:28: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继续顶好贴!楼主可以出书了,做好这些方面的准备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21:34:51 | 只看该作者
纵横投顾 发表于 2014-12-22 21:28
继续顶好贴!楼主可以出书了,做好这些方面的准备吧!

呵呵,还没敢想出书。发现大部分人都只求速成,只求秘诀,只求绝招,我们这种貌似不怎么受人待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07:40:0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终于有权限回复站内消息了,但奇怪,为什么站内消息消失不见了?给我发站内消息的朋友,实在抱歉,我无法回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4-12-23 08:30: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笨笨阿林99 发表于 2014-12-22 21:34
呵呵,还没敢想出书。发现大部分人都只求速成,只求秘诀,只求绝招,我们这种貌似不怎么受人待见。

哈哈,蚂蚁的世界永远只有平面,谁也没义务帮他变大象!没必要放心上!走过来的都会体会感谢楼主的经验之谈!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没走过的慢慢走吧!期货投资不缺时间,当然也不缺人!哈哈犀利了犀利了!这样不好这样不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09:23:30 | 只看该作者
纵横投顾 发表于 2014-12-23 08:30
哈哈,蚂蚁的世界永远只有平面,谁也没义务帮他变大象!没必要放心上!走过来的都会体会感谢楼主的经验之 ...

哈哈,知音难求,谢谢理解!{: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4-12-23 10:50:44 | 只看该作者
注意这里的关键字——“不断”、“多次”。我们有时候经常会在事后很痛苦地问自己,为什么同一个错误一犯再犯?有时恨不得扇自己耳光。其背后惨淡的事实是,这恰恰是因为我们所经历的心理痛苦次数还不够多、痛苦程度还不够深,还没有多到、深到在生理上留下明显生理印记的程度,还没能将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二合为一。
--------
苦尽才能甘来。。。。
写得好,博客以收藏,会慢慢研究,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4-12-23 11:42:21 | 只看该作者
请问楼主,你博客里总结的那篇关于牛股特征的总结,这几年你确实用那招频繁的抓到过牛股吗?
因为前几年我也总结过当时百只牛股特征,但后来实际应用上没什么明显效果,最后放弃了,接受能吃多少利润是多少而不再追求抓牛股。
所以,我的疑问是牛股真的可以在实践中提前被抓住吗?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易家网  ©2015-2023  郑州期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136号 豫ICP备16010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