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利润暴跌,华尔街的蜕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作者:瞭望智库特约金融观察员曲子来源:瞭望智库(zhczyj)
华尔街投行的市场交易业务萎缩除了源于“傻子”交易者越来越少外,华盛顿的监管越来越严也是一大原因。
今年美国总统大选也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与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都表示要严格监管华尔街金融家的“贪婪”行为。
”
美国正在告别华尔街一个特殊的金融时代。这个时代用一个最准确的词描述,就是贪婪。而贪婪的华尔街金融时代正在远去。
1987年轰动影坛的影片《华尔街》里,主人翁戈登说:“没有比‘贪婪’更好的词语。”这句经典台词曾“激励”了无数年轻精英投入金融业,长达三十年的一整个时代,进入投资银行是“全球最优秀年轻人”的第一志愿。而对“贪婪”另一注解是《华尔街2》里同样“著名”的台词:金钱永不眠。
2008年金融危机,是贪婪的金融华尔街终结的标志。这点,今年以来更加清晰了。一季度高盛净利润同比暴跌了60%。不仅是高盛,一季度对于华尔街各大投行而言都是重创。公布财报的摩根士丹利收入下滑21%,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综合性银行的收入降幅则为3%到11%不等。
1、华尔街投行业务转型:监管趋严
有150年历史的投行翘楚高盛历来只为机构服务,但上个月已开启了自己的零售银行,而且最低只要1美元,投资者就可以开通线上储蓄账户。但事实上,这家零售银行是网上银行。
高盛首席执行官Blankfein明确表示“高盛没有开设零售分行的计划,也不会建立诸如ATM机这样的网络。”
相反,高盛希望拓展的是针对高端客户的贷款业务。这也并非简单回归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除了投资咨询和理财产品销售以外,高盛希望以存款的形式向高端客户融资,并为他们购买房屋、艺术品和游艇等发放贷款。
高盛的业务结构正从高风险的交易业务向轻资本的中介业务转型。金融危机前,机构销售交易和本金投资是其支柱业务,2007年的收入贡献高达68%,传统投行服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收入占比不足30%;金融危机后,资本中介型的机构客户服务成为高盛的业务支柱,重资本的投资业务占比直线下滑,2015年底高盛机构客户服务的收入占比为45%,投资借贷业务收入占比下滑至约16%的水平。
整个国际投行都呈现加速去杠杆的趋势。为满足巴塞尔协议III等外部监管的要求,控制经营风险,高盛的杠杆比例从2007年高峰时期的26.2倍下降至2015年约10.3倍的水平;摩根士丹利的杠杆比例从2007年高峰时33.4倍下降至2015年约11.3倍的水平。
华尔街投行的市场交易业务萎缩除了源于“傻子”交易者越来越少外,华盛顿的监管越来越严也是一大原因。《沃克尔法则》与巴塞尔协议III是管制贪婪华尔街的主要法律措施。今年美国总统大选也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与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都表示要严格监管华尔街金融家的“贪婪”行为。
此前,一场“占领华尔街”运动曾一度迅速蔓延至欧洲。尽管这场运动有始无终,但它所传递的信息至少包括两点:
一是中产阶级的失败使得财富更加趋向集中;
二是华尔街固有的贪婪的掠夺行为。
当然,暂别贪婪的华尔街依然是金融华尔街。简单说,就是华尔街的“赌场”即金融衍生业务被限而回归金融业务本质。
2008年金融危机的主因,在于华尔街的贪婪所创造的“影子”业务或被称作有毒资产的业务,而不是次贷危机本身。或者说,次贷危机本身并不能造成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
2、全球金融业面临“转身”:金融科技
中国不应误读华尔街此次金融的“质朴”转身。事实上,华尔街,准确说是全球金融业正面临一次大“转身”。
此次华尔街金融演变涉及货币与金融的“双”衍变。至少有一个指向是明确的,即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在金融业可能的实际运用。
区块链技术是近年来金融业与科技业最火的投资项目,它像一个数据库账本,记载所有的交易记录。这项技术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逐渐得到了银行与金融业的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实际运用已势在必然,应成为金融“暴利”衍生业务的必杀器。
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对现代货币的演变或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至少,中国央行与英国央行都在投入团队参与研究数字货币。
1月20日央行发布消息称,数字货币研究团队将积极吸收国内外数字货币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实践经验,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央行还表示,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演进,全球范围内支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货币的发展正在对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带来新机遇和挑战。英国央行更早时间表示正在研究“考虑作为一家央行,是否应当发行数字货币”。
应该看到,近年来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共同提升金融效率的进程出现突破性进展——金融科技(FinTech)已然成为金融界与科技界最为关注的大事情。
按照金融理事会(FSB)的最新定义,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 。
互联网金融则是全球金融业发展另一个大方向。事实上,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先于美国。这源于美国传统金融的强大与高效率,从而压制了互联网金融在美国的发展。
而中国传统金融过于落后,反而给了互联网金融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在中国电商业务发展上更为明显。正是传统零售业的低效率与服务较差,才给了如阿里巴巴等电商们更好的发展机会。同理,蚂蚁金服或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性质,因为通过互联网工具可以让更多的普通人也享受现代金融服务。它与投行高盛这种高大上金融“贵族”服务对象恰恰相反。互联网金融具有新金融形态,因为它通过互联网工具使得吸收存款的成本近似为零,并通过大数据进行风险匹配,使得贷款风险远比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更低。
金融业在全球各国都需严格监管。因为,金融业具有特殊性。金融商品是虚拟价格,其信息披露的真实、完整与及时性都应受到监管。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金融学家明斯基就提出了“金融不稳定假说”理论。通俗的解释是,人性的“贪婪”与工具的“金钱不眠”的结合总会制造金融风险出来。
3、中美都面临金融业的深刻变革
简单理解高盛回归传统零售银行,或华尔街投行转身传统商业银行并不恰当。尤其是对正在展开混业改革的中国银行业而言。美国金融业,存在的是金融化过度问题。而中国金融业,则存在金融化严重不足问题,也即金融抑制的问题。
麦金农的金融抑制理论已深刻揭示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实质问题,如今金融抑制恶果正在显现。
金融抑制的直接表现是,非金融企业债务过高,尤其是国有企业过度使用间接融资而抑制了直接融资,这也使得国有银行系统坏账急剧攀升。不能妥善处理银行坏账会让不少银行成为僵尸银行(日本银行是前车之鉴)。
金融抑制的另一个表现是,去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194万亿,而券商业资产仅6.42万亿,两者相差达32倍;银行业出表业务包括资管与理财业务,任何一项的规模都超过券商业资产数倍。就专业性而言,非银业务方面,券商业远强于银行业,但中国券商业杠杆率被限2倍,而高盛降低杠杆率61%后仍高达10倍。
不论美国还是中国,都将面临全球金融业一场深刻的变革——金融科技:区块链技术运用于货币与金融并附加了互联网金融发展。
对美国来说,主要是超级“华丽”的华尔街回归“质朴”的金融华尔街。对中国来说,则是消除金融抑制并走向金融强国的一个新金融时代的来临。
支持高大上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