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00:14:02

255 梁瑞安
2012-5-14 22:55 来自 微博AIR
确实存在变数 //@套利胡子: 理解有误,发改委计划在20400收的是新棉花,2012年种下的。另外,政策会不会变,也难说。
@詹静丽
棉花贸易企业和纺织企业,请关注棉花1209合约目前价格在19800附近,近期择技术低点可以考虑逢低买,今后交储至国库——20400。赔率小。 ​​​​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08:49:09

20 梁瑞安
2012-5-18 15:37 来自 微博AIR
//@金融资产首席投顾: //@商业启示录: 哈哈~
@IQ伤不起
酒鬼到酒公司应聘,品酒十几种,酒鬼均说出了酒的年份、度数等,考官们无不震惊。经理向女秘书使眼色,女秘书接了杯尿递上,酒鬼品后说:女,23岁,有身孕2月!顿时全场鸦雀无声。酒鬼以为应聘失败,怒道:如果不把这份工作给我,我就把孩子他爹说出来!在场的几位领导异口同声道:“你被录取了! ​​​​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08:50:48

21 梁瑞安
2012-5-18 21:26 来自 微博AIR
【陶冬看市】在美国路演。客户们一片悲观,都认为北京政策不当,中国经济走向硬着路。谣传五月前两周新增贷款为零,用电量急跌,钢铁库存大涨,住房消售回落。经济形势的确令人担心。​​​​

骄阳如我 发表于 2017-12-25 08:58:37

金兄,实在是佩服你的敬业精神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08:59:00

22 梁瑞安
2012-5-21 16:44 来自 微博AIR
转发微博
@PCJ_THU
#套利#再说跨品种,即corrlation或relative value。这个讲清楚很难,做得不好的人越做越错,做得好的赢很多钱。比如investment grade和high yield之间,wfc/Jpm和other financial, 玉米和石油,黄金和白银,韩元和新兴市场等等等等。我觉得做correlation最重要的是理清自己的逻辑。1 ​​​​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09:55:54

23 梁瑞安
2012-5-21 09:37 来自 微博AIR
转发微博
@冯利臣
当前国内玉米市场深加工消费需求依然疲弱、饲料行业需求尚未回暖,而东北产区外运量的提前释放预示着东北在未来5-9月份会出现供应趋紧的问题。这种特殊的行情,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在大家强烈要求下,我将在2012年5月21日(今日)下午15:00-16:30期间,和大家共同探讨和分析国内玉米价格走势。 ​​​​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09:58:37

229 梁瑞安
2012-5-21 17:02 来自 微博AIR
//@混沌不是混混沌沌: 人生如梦!什么理想,主义都是虚幻的!这个世界人只要诚实,懂得基本的道义,规范,做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世界就可以变得相对美好
@_-冰翼-_
【彭德怀之死 】彭德怀手术后病情急剧恶化,74年11月29日病逝。12月17日,彭遗体从医院秘密送往火葬场,火化时身边没一个亲人,遗体白布上写着“王川,男,76岁,印号0012690”。12月23日,两军人从北京来成都将一个骨灰盒存放在成都郊外殡仪馆,编号是273号。这就是一个开国元帅的下场![泪]​​​​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09:59:26

230 梁瑞安
2012-5-21 17:24 来自 微博AIR
听起来蛮有道理!
@_-冰翼-_
一家商场门口,听到一对小情侣的对话:女孩要去换发票,男孩闲麻烦不让去换,女孩不悦:"不能让他们偷税漏税,每个公民都有纳税的义务!" 男孩大怒:"纳个屁,那些税款到头来还不是给那些当官的吃了喝了,全TM给那些不劳而获的贪官给贪了,还不如让商家漏些税,到底是商家自己的劳动所得!" ​​​​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10:00:16

231 梁瑞安
2012-5-21 21:59 来自 微博AIR
转发微博
@套利胡子
今天离规定的交割日只剩2天,上午居然还有WS205的法人账户尿裤子,奇怪。转抛WS207稳赚的情况下,还砍,这是为什么呢?麦子跨合约的交割套利只要-50点的价差,年化收益就蛮好了。上午盘中居然还有拿到-75点的惊喜。O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10:02:01

232 梁瑞安
2012-5-21 22:00 来自 微博AIR
//@CTA基金网: 马文胜认为,了解现货企业对期权的这些需求后,期货公司可相应搭建多样化、产品化、量化的服务平台,将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融合在一起。
@faruto
<期权的推出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一个新品种上市,对期货公司来说或许意味着又拓展了新的客户群体或是产业渠道,而新交易机制的推出对期货公司来说则可能是思路的改变,这种转变甚至可以为期货公司增加一种新的谋生手段。@CTA基金网 O网页链接 ​​​​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10:03:28

233 梁瑞安
2012-5-21 23:10 来自 微博AIR
【战争对商品的影响】当海湾战争爆发后,市场上每一个操盘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放空原油期货。因为自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来,原油和黄金就已经呈现超买状态,一旦市场了解到,萨达姆对于海湾以及原油供应将不再造成威胁时,原油和黄金价格就会像一对熟透了的椰子一样双双坠落下来。---《交易冠军》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10:04:12

234 梁瑞安
2012-5-21 23:23 来自 微博AIR
【黄金:看平衡表有用吗?】除了黄金,任何商品看平衡表都凑效。唯有黄金,无论你怎么看平衡表,都难以判断中长期价格走势。历史上常发生几年连续过剩,但价格依然照涨不误;有缺口年份,有时也照跌。问题可能出在:黄金有庞大的库存!当年的过剩或缺口,相对于几十年的库存消费比,是小巫见大巫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10:05:06

235 梁瑞安
2012-5-22 10:42 来自 微博AIR
【日内交易适合你吗?】我不相信普通人能打败场内交易者,所以他们不应该交易这些疯狂的日内系统。因此,没有必要获得实时或者每时每刻的报价。知识最渊博的日内交易者之一是盖瑞.史密斯,他告诉我,在几千个场外日内交易者中只有两个人赚了钱。——兰迪.斯塔基 ​​​​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10:05:39

236 梁瑞安
2012-5-22 11:36 来自 微博AIR
【如何度量风险】对我而言,资产亏损是衡量风险的重要指标,夏普比率是风险调整收益的传统衡量工具。但比标准收益偏离更具体的风险表述是资产亏损的深度和持续程度。---纳尔荪.福瑞博格 ​​​​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10:06:58

237 梁瑞安
2012-5-22 15:37 来自 微博AIR
//@混沌不是混混沌沌: 但是巴克莱最新报告,年底预测铜价到9300,铜精矿目前也非常紧张,现货也升水,所以,普所迷离,看不懂 //@中国对冲基金网: 铜库存周转期过去为1-2个月,但现在平均为6个月或更长.上海保税仓库铜库存国内首位,目前为过去4年平均值30万吨的2倍,铜新订单较上年同期放慢得非常厉害
@中国对冲基金网
【看涨时囤货 中国金属库存堆积如山】欧美及中国经济放缓冲击需求,中国金属交易商2011年似乎误判基本面,多达140万吨铜库存过剩严重,金属价格跌至多月低位,需求前景疲弱,一些中小型制造企业和交易商受到严重冲击,必和必拓预计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降温。尽管形势不佳,但分析师强调目前为放缓而非崩盘 ​​​​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10:08:16

238 梁瑞安
2012-5-23 09:26 来自 微博AIR
//@董双伟: 转发微博
@云南糖网
终于找到了。。。云南某糖厂本榨季数据:吨糖生产成本4628元/吨,与上年同比上升139元/吨(注:此为直接生产成本,非综合成本);截至4月底平均销售价格为6200元/吨,与上年同比减少600元/吨。[挤眼]悄悄转发,不可声张[嘘] ​​​​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10:08:50

239 梁瑞安
2012-5-23 09:29 来自 微博AIR
多空都在博弈收储政策,但目前的心态差异很大:多头如举磐石,等发哥萎接手;空头拿根鸡毛正给举石头的大哥挠痒痒。
@董淑志
ICE期棉又悲催的跌停了,12月合约收于71.57美分/磅,在美国目标补贴价格附近。巨大的内外价差持续扩大,机会与风险并存,时间与耐心考验在等待着国内投资者和贸易商。国家坚定的棉花收储政策是给农民的承诺,骑虎难下,成了一块鸡肋。 ​​​​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10:09:57

240 梁瑞安
2012-5-23 09:31 来自 微博AIR
20400,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敢信! //@万达李辉: 政策坑爹,不分析政策盲从的脑残。 //@绝世名伶_Leslie:多少人再试验20400这个收储价格,坑爹的政策!~~
@新浪期货
【ICE期棉5月22日收于跌停 创27个月低点】洲际交易所(ICE)期棉周二收封跌停,创27个月低点。ICE期棉7月合约5月22日收盘下跌3美分,至74.52美分/磅,日内高点为78.01美分。美国农业部(USDA)预期,全球2012/13年度棉花期末库存为7375万包,为历史新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10:12:16

241 三论棉花配额行情——无解之局源自收储制度

2012-06-07benben623摘自 新浪博客阅 30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通往地狱之路,常由善意铺设。”——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1943

§一、收储制度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古代,范蠡和《管子》就有宏观调控思想,但也逐渐形成了官僚干预经济的思路。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应该是最早的收储行为。
  汉初文景时期,经济治理思想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到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桑弘羊开创平准法。桑弘羊,是个为武帝搞钱的财政高手。昭帝时期曾对均输平准展开了激励的辩论。到宣帝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把平准法着重施之于粮食的收贮,先在边郡实行常平仓,一开始很成功,到大规模应用时,就问题无数,到元帝时,因“与民争利”被废除。常平仓的第一次实践,前后仅仅十几年。
  常平仓虽为利民而设,但它在当时就已经被许多官员和知识分子发现了弊端。东汉明帝拟设常平仓,就被刘般谏止。
  汉以后,常平仓置废不常。但创设背景往往和当时的财政紧张、战争开支、应对天灾有关。但即便是应对天灾调平丰欠,天灾是暂时的,当天灾过去后,常平仓却延续,变成经济毒瘤。
  一个流传颇广的说法是钱穆先生说的故事:“……据说美国罗斯福执政时,国内发生了经济恐慌,闻知中国历史上此一套调节物价的方法,有人介绍此说,却说是王荆公的新法。其实在中国本是一项传统性的法制。抗战时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访问,在兰州甫下飞机,即向国府派去的欢迎大员提起王安石来,深表倾佩之枕。……”说是美国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就将宋代王安石新政中的常平仓政策引入了罗斯福新政。
  对这样的说法,我是一直对此存疑的:一是钱穆虽是史学大家,但在写《如何研究经济史》时竟然没有提到中国古典经济思想的核心轻重之术,甚至连《管子》这本书都没有提到,只讲了儒家的几句格言,《货殖列传》、《太平广记》之类,我怀疑经济领域钱穆的造诣。二是王安石变法之前,北宋已有常平仓法,恰恰是王安石用青苗法替代了常平仓法,但这种改变不是废止,而是让常平仓行使向民间发放贷款的职能。三是无论是常平仓法还是青苗法,在实施中已被很多当时人认为是与民争利的恶法、广受诟病。青苗法实施几年就停罢了。四是美国政府的真实的农业政策的手段恰恰不是践买贵卖,政策目标也不是平抑物价。美国农业政策的分析,后文会展开。
  钱穆先生讲这个故事,是想证明现代西方的很多东西,我们老祖宗老早在用了,倒是我们这些当代人没学好老祖宗,数典忘祖。其实,当时美国发生的是大萧条,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哪止“经济恐慌”“调节物价”这么简单?把凯恩斯的理论贡献按在王安石身上,为他弘扬国学作鼓吹,实在不地道。而后来这个故事的流传,则更像是为中国现行收储制度作合理性背书。
  我们继续理性主义眼光,而非权威主义眼光,来审视收储制度。

§二、中外之别

  我们发现当前这个制度,名称从平准变成了收储,但本质上,走的还是两千多年前的老路。在2006年夏,小麦实行托底收购,然后这个方法延伸到稻谷、玉米、白糖、大豆、棉花、油脂、猪肉……在2009年初还延伸到有色橡胶等资源品。成为本届政府的一项常规性经济调控手段。
  记得这个政策的缘起是这样的:
  粮食涉及国家安全,农民种粮收益低没有种粮积极性,三农问题急需破题,扩大内需需要农民增收,本届总理要实施以民为本的执政思路……
  其实,更深刻的背景,是在2005年之前,国内左派借郎顾之争,掀起了反击民进国退的思潮,并最终在决策层的理论界中夺取了话语主导权。并且,在官方和民间,国家主义思潮逐渐蔓延开来,成为现今主流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潮。十年前,经济领域的民间明星是张五常;而近十年,这个明星是郎咸平。郎咸平反对民进国退,同时把许多国内问题归结到美帝阴谋上,自然兼有为当下中左派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合理性背书和失误开脱的双重作用,遂成为大陆座上宾,成为财经圈和娱乐圈的两栖明星,还是明星中的常青树哦……这个挖下去也能写一大篇,这里点到为止。
  加上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内形成一种主流认识,要学习日本韩国,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才能抗击风浪。那么在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指引下,这样的企业集团,自然非央企集团莫属。理论界保驾护航,央企大举进军国民经济领域,跑马圈地。农业领域的措施就是成立中粮这样的实业和贸易航母和中储粮、中储棉这样的储备集团。
  彼时,中国也应该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呼声渐起,甚至认为以此才能与美国或四大粮商一争——搞得“师夷长技以制夷”一般。
  如果真要学人家,就要学得像。但在国家主义思潮下,最终呈现出来的,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我们两两对比。
  政策目标不同:
  美国的农业保护政策,就是保护美国农民的利益,是防止谷贱伤农。美国农业保护政策,历届政府延续下来,只有加强没有削弱的,因为美国农民人数虽然不多,在选举时却是一群行动一致的选民。各党派得罪不起也犯不着得罪。但没有在其上捆绑什么其他,政策目标的多重性是增加成本和风险的,各党派犯不着没事找事,这背后也是美国人相信市场的力量,觉得其他问题市场会解决。
  中国的政策目标,也是防止谷贱伤农,却增加了其他许多目标,比如平抑物价、调平丰欠、保障国家安全,甚至还有很多人乐以之为争夺国际定价权。
  实现手段不同:
  美国的农业保护政策历届政府不断添补,内容很多,但核心思想其实很简单,就是补贴。中国的农业保护政策核心思想也很简单,就是平准(丰时收储欠时抛)。美国政府不收储,但美国的农业企业自己会建立库存,美国的粮食安全并没有受削弱,这方面的目标,市场以它的高效率,实现了。
  金融本质不同:
  美国农业政策中的补贴,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一种期权。其实就是政府白送农民看跌期权。再通俗点,就是白送农民一份保险——我保你今年能卖到多少价格,你如果卖低了,你找我,我补你差价(期权行权);你如果卖高了,期权价值为零,到期作废,农民多赚政府不亏。政府相当于是农民的保险公司。中国的农业保护政策,本质是政府撸胳膊上阵,以中央控股储备公司或贸易公司,直接入场参与交易。而且不但参与交易,而且还是明目张胆操纵价格(托底收购价、抛储拍卖价),政府就是一条获得财政资金担保的无敌金融大鳄。
  经济和社会意义不同:
  美国的农业政策,政府就是出钱放血的角色,执行机构由政府财政资金发工资,没有盈利任务,也没有盈利动机。若是场外期权,出钱放血放多少,政府自己也不知道,先定了期权的行权价格,等到收割了,市场价格出来了,才知道自己要贴给农民多少。若是场内期权,政府每次损失期权权利金。货物还是由农民直接卖给贸易商,政府不经手,没有物权,权力寻租的路又被置于法律高压下,政府始终无法形成农业保护政策中的既得利益集团。其实,美国的农业政策的最大既得利益集团——就是美国农民自己。但产业链的其他部分,一样能获益。如果今年谷贱,伤不到农民,但贸易商买到了便宜货,最终消费者获利,这些贸易商还可以拿着便宜货出口海外某国,于是发生了被一些人视为打击进口国产业的行为。
  中国的农业政策,在收储抛储过程中,货物的物权转移发生了变化,政府的代理人——各储备公司,是贸易商角色,在储备期间,他们拥有物权,天然地就是一个利益集团。由于储备公司兼有企业性质,又是贸易商角色,所以这个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和其他贸易企业一样。同时,政府的决策层制定规则,所以,这还是个有特权的利益集团。最终,资本逐利本性会偏离最初保护农民的政策初衷,同时还会竭尽可能在市场竞争中打压竞争对手。那些无特权的贸易商是首先被打压排挤的对象,其他有特权的贸易商也不能幸免。去年,中粮获准在某些省份参与小麦托底收购,于是中储粮和中粮两个特权贸易商开始竞争,比如河南,小贸易商基本没有生意可做了。可谓央企既出,民营望风披靡。所谓国际四大粮商,消灭国内民营贸易商的效率,应该没这么高吧?在中国,政府是老子,央企国企是儿子,民企是孙子,小微民企是龟孙子。农民日子难过,还有媒体采访。小微民企却发不出自己的声音,还被郎咸平等国家主义者们洗脑得只会怨那个万里之外的美帝了。就像祥林嫂只会怪自己的命不好。再者,平抑物价的政策目标,天然要求储备部门低买高卖。这个价差就是储备部门的收益,储备部门得益越多,其他经济部门得益越少。本来就是与民争利,却是法定赋予的职责。一个被赋予与民争利的法定职责的特权部门,却要实现最初的农业保护的初衷,岂不荒唐可笑?天真地想想:国家储备部门,用低买高卖时赚到的价差,去补贴自己在某些年份高买低卖的亏损,这也是好的呀。贸易商都有做错行情的时候,高买低卖的时候只能认赔。我们见过哪个品种,国储是高买低卖的?没有!这群特权贸易商更有能力实现每个贸易商梦寐以求的事:囤积居奇获取高价。即便,我们的这个特权金融大鳄操纵价格失败,比如在大豆上,中储粮买了以后,加价卖不出去,拖了两三年,一直拖到大豆快过期的时候,国储都不肯低卖,最终还是以收储时价格定向销售给了油厂,算是平进平出,损失点仓储费和利息。但国储的仓库是自己的,利息是国家政策性贷款的低息,其实除了保管员的工资,就没什么了。就损失这么点毛毛雨,都像挤牙膏,和美国政府就是来准备放血的姿态,可真是天壤之别。是不是大豆的国储特别抠?指望哪天国储贱卖的人就不要做梦了,除非有维稳这样的天大事要配合,否则,是不可能发生的。央企有国资委的考核,这考核事关每个领导的收入和前途,可比什么农业保护、行业支持等等这样的理由重要得多。如果是贱卖了,可不又成了国有资产流失了嘛!至于平抑物价,发改委会在乎,但不是他们的老板——国资委所在乎的,少赚了钱或多花了钱,不仅不会得到国资委的赏识,反而危及前途。

  政策执行难易不同:
  如果是期权形式的农业价格保险,行权价格是一套相对复杂的根据往年价格情况测算的公式,制定合理的测算方法是一个难点。农民说我卖了什么价格,卖了多少量,然后政府得根据农民的成交价格和目标价格的价差,支付补贴。那么农民报出来的价格和成交量,有没有可信的依据?这在美国,是寻常事。但在中国,似乎难如登天。国内经济数据的可信度,政府自己心知肚明,真要做,中国农民这么多,落实到每个村头,每个乡镇,要配备多少编制?这些配下去的人可信吗?一个简单的治污监测的岗位,在全中国有多少比例倒在人情和红包的糖衣炮弹下?污水排就排了。若下面的人碍于人情面子或金钱诱惑,把价格或数量随便改那么一点点,千千万万累积,财政部还不背脊发凉?不过这种困难,如果存心要克服,也是可以的,时间长点而已。前年有人提议火车售票实名制的时候,铁道部也说是中国不可行,理由一大堆。去年不还是做起来了嘛?虽然有说是伪实名制的,但这个方向下去,最终还是可以做成的。这里的问题是政府的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的问题,但也是服务意识和服务意愿的问题。
  条件不同:
  前面是主观条件,但客观条件也确实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就是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还不足以支撑。而内在壁垒的存在也让中国金融市场的发育充满曲折。不过同样我觉得这个不应该成为借口。内在壁垒的存在是由于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定位不同:中国的金融机构是政府控制经济命脉的工具,中国的金融市场是政府取利和维稳的场所。如果愿意,中国金融市场的发育可以在几年之内完善到至少足够承载美式政策的地步。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政府意愿和道路选择问题了。
  最终结局不同:
  美国的农业保护政策已经执行几十年了,效率和效果,一直很好。中国的古代常平仓,以汉宣帝那次为例,才十几年就废止了;而我们现在的收储制度,才几年,现在是没结果,但有生之年应该能看到结局。除了被主动废止外,古代常平仓的另一个结局就是钱谷两虚,名存实亡。其原因要么是政府财政紧张无钱收购,要么是物资缺乏、通胀盛行,每次收进来的量都比发出去的量少,库存逐渐消耗最终微不足道,丧失调控功能。

§三、其他管制措施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十年有价格管制,中间十年是价格放开的十年,新的规则还未建立,新的利益集团还未膨胀,许小年曾在博客中感慨,怀念那十年。难道那不是我们的生活水平突飞猛进的十年吗?而最近的十年,则是中国经济再现管制的十年。
  收储制度是一种价格干预措施,本质上也是一种价格管制,但这种管制有别于八十年代的行政命令的方式,但也有别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的方式,而是选择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这是道路选择问题。
  正因为本届政府的理论指导是国家主义的,所以才注定了这样的道路选择,而带来的管制措施,可不仅仅是收储这一种。
  市场要发挥他的无形之手,必须通过各市场要素的价格变动,实现信息传递。价格管制,任何形式的价格管制,都是对市场效率的扼杀,最终买单的,只能是整个社会。
  我们分析一下最重要的一些市场要素现在的情况。
  农产品:
  从2006年以来,至今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通过平准来实现的价格管制体系。由于政策有侧重,所以,其中的主粮,尤其是小麦和玉米,基本上其价格增速赶得上真实通胀水平,维持住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产量增速,另一大主粮——水稻,主要是通过超级杂交水稻的单产提高,来维持产量,但当国家稻米库存水平(水稻库存原先是国库中比例过大部分,以致于陈米都只能炼酒精)开始下滑的时候,最近两年,其托底收购价也开始按照真实通胀水平的增速来。其他农产品,国家的基本原则是不能与三大主粮争地,所以收购价上调幅度都是小于三大主粮的。而且,思路很明确,就是在18亿亩耕地的红线内,宁可牺牲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也要力保三大主粮。大豆是最先被牺牲掉的。甘蔗被赶上旱坡地,和木薯去争地去吧!2007年水田种甘蔗的情况是难以容忍的,但是很多条件较优越的旱地,玉米和甘蔗还是有竞争存在,国家对甘蔗的保护价的增幅肯定是不会让它超过玉米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棉农不种棉花,那是种小麦玉米去了,所以这种牺牲是必要的。香蕉经常出现烂地里没人要的情况,这个国家是不可能去托底收购的,倒不仅是因为不易保存的技术层面原因,而是他巴不得农民不种香蕉而去种水稻玉米。油菜不是三大主粮,为何没有落到大豆的命运?除了菜籽油是内陆地区几乎唯一上规模的食用油资源,进口豆油运输成本高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油菜利用的是冬闲田,除了淮河流域和西南山区一小块面积存在与冬小麦争地的可能,还有西北地区春油菜和春小麦有可能争地外,主产区不与三大主粮争地。
  在棉花配额行情中,很多人提出高层不作为。我觉着很多人是做什么看什么,做棉花只看到棉花,眼光达不到发改委的战略高度,怎么可能想发改委所想?怎么可能理解发改委的政策走向?
  农产品的价格管制,会传导到畜产品等。这些产品的下游消费品——食品,虽然没有价格管制,但受成本直接作用,所以稳定而持续地上涨。大家可以留心包子、面条、烧饼等的价格的变化。
  劳动力:
  劳动力的价格是工资。最近十年,最大的一项措施就是最低工资标准的施行和推广,这其实就相当于对劳动力执行了托底收购。而且这个最低工资标准也是逐年提高的。它对农民工等低成本劳动力的影响是直接的。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我们雇不到便宜的人工了。所有费人工的服务,都很贵。装修过的、请过保姆的人,应该对此很有体会。可十年前,甚至五年前,这都是中国的优势啊。
  最低工资标准是实施比较早的价格管制措施,但现在,它的影响力要让位于其他管制措施的影响。由于食品、房子、能源价格等生活必须品的上涨速度现在已经领先于最低工资标准,所以即使目前最低工资标准的政策取消,也无济于事。稍微有点技术的工人(议价能力强),他们会给自己定最低工资标准,他们会说:我要赚钱买房子啊。所以,从雇主的角度来说,已经越来越难找到廉价劳动力。而从农民工的角度来说,他的机会成本上升,即使种地收入有政策保底,但他依然会觉着我可以干别的,或者说,我只能干别的,才可能买上房子。他们感受不到IPAD的价格不涨反跌,他们感受不到汽车的价格不涨反跌,他们感受到的通胀是主要由食品、能源、交通、房子这些要素构成的,远远高于CPI。他们真实的通胀感受应该是8%左右。所以他们要求的工资涨幅也只有达到他们的通胀感受的时候,才达到他们觉得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的满意尺度。同样,也只有他们回去种地得到的政策保底价的涨幅,等于或高于他们的通胀感受的时候,才能激发他们的种植积极性。当然,还有个前提是化肥农药种子能源过路费等种植成本的升幅要能被最终产品价格的涨幅覆盖掉。
  就像农作物争地效应一样,务工和务农之间也存在劳动力竞争,价格提供指导信息,价格管制导致市场调节失灵——变成单向调节。最近十年的前五年,是务工的劳动力价格受管制,只升不降,所以种粮积极性不断下降。而后五年,国家只有大幅提高务农收入增幅,才能把一部分劳动力重新吸引回农村,此时城镇只能通过进一步提高工资收入来留住他们。通胀一旦进入工资与物价循环增涨的阶段,就已经非常难治了。所有央行都为此头疼。因为这说明是经济结构中出现了严重损伤效率的部分,除非进行痛苦的结构改革,否则无法停止通胀循环。可悲的是,农民工不是这个竞争的主要受益方,当他们的收入提高的时候,他们发现他们的生活成本以差不多相等的速度在增加。而这个竞争的受害方却是所有饱受高通胀之苦的人。
  交通物流:
  这个经济领域,国家不是直接进行价格管制,而是垄断。垄断,催生出垄断价格。每个被迫接受交通物流服务的人都要为此支付垄断溢价。
  能源:
  这个经济领域,不但有垄断,还有供给管制。交通物流,国家至少还是放开供给的。而能源,之前看到过媒体报导,有生物柴油公司,产品都达标,却不能进入成品油批零渠道,只能自己在河塘边给过往船只设加油点,做三桶油不屑做的生意。90年代曾经风光一时的油老板,在三桶油这样的特权大鳄口中,民营加油站被全部赶出城市中心区,数量也下降到极小。大概五年前,有人讨论过民营加油站的前途,当时的形势是外资可能借收购民营加油站进军国内油品市场。这被国家主义者们视为不可容忍。民营是孙子,外资至少还是客人,结局是,孙子只能去死,客人可以合作。如今,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外资想参与国内成品油销售吗?你只能和我三桶油合作,甭想找别人,也甭想独资。民营,你撑不下去了吗?你也只能卖给我三桶油,别想卖给外资,外资已经和我合作了,他们也不敢接你。基本上民营企业撑不下去的,本身也几近破产,所以差不多等于白送了。至于民营炼油厂,所谓地炼,规模也被制约,业务范围也被限死,十年不见长进,成了再也长不大的侏儒。油老板,从此成了历史。打破三桶油的铁臂合围,大概只剩走私这样的与官争利的违法勾当了。垄断加上供给管制,所以,当我们“享受”着成品油的垄断溢价外,还要时不时面临“油荒”。而供给管制本身,也进一步抬高了垄断溢价。
  房地产:
  和能源一样,既有垄断,又有供给管制。只是这个垄断,是垄断上游的供地环节,而供给管制,除了每年土地审批额的限制,还在成品房领域进行供给管制。这里最大的一手就是禁止小产权房。
  有人说中国地少人多,所以房地产价格高是应该的。但我们看到,农民房占用土地非常奢侈,基本属于独栋或联排,这些土地如果紧着用,会释放出大量的供给。还有,你说18亿亩耕地红线在,所以土地不能放开。但在自然环境艰苦和高房价之间,愿意选择前者的那些人,他到无法耕种的废弃地、到山上,能建自己的家园吗?还是不能,不是你的户口所在乡镇,建了也不是你的。所以,我们应该能看出,什么是借口,什么是实情。台湾更加地少人多,但台湾没有经历日本那样的泡沫,也没有大陆的土地管制,台湾的房价是低于大陆许多城市的。
  小产权房不能被容忍,其实和走私不能被容忍一样,它不是因为会破坏经济,只是因为与官争利。但是打击小产权房更令消费者可恨,因为关税是每个国家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可以理解。而打击小产权房,是政府利用手中制定规则的权力,去维护城乡二元的腐朽制度和对土地供应的垄断。集体土地也是公,国有土地也是公,是一个强势特权利益集团和一个弱势特权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在最近十年国进民退的大背景下,集体企业已经成为历史概念,集体经济和集体所有制下的经济要素,已经丧失了话语主导权,和民企一样沦落为二等公民。
  言归正传,房地产一直充当着地方政府提款机的角色,随着政府的开支不断扩大,以国家建设的名义进行的国家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对这台提款机的依赖也越来越大。而正是由于房地产内部的结构性(城乡二元经济、土地制度等)问题,才确保了这台提款机的稳定工作。而提款机的源泉,是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荷包(可不仅是买房人的荷包哦,这里就不展开了)。也就是说,房地产,和前面提到的几个经济要素一起,从整体上提高了这个社会的经济成本和生活成本。
  回到本章开头,收储制度的大背景是中国的经济开始全面进入半市场半管制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而收储制度仅仅是诸多管制手段之一,我们要分析其影响,离不开对其他经济要素在管制下的影响的分析。
  从价格上,受管制的要素价格是上升的。通常的,价格上升导致供给增加的市场规律,在管制下,已经失灵。价格上升供给却不增加或增幅有限。所以,当每个消费者承受价格上升的痛苦的时候,却无法体会供给增加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而每个生产者体会产品价格上升的时候,却要同时承受成本的可能更剧烈的上升,也无法体会到价格上升带来的利润增长。总之,从效率上,受管制的要素的生产效率是下降的。
  还是回到棉花配额行情。无解之局源自以收储制度为代表的经济管制。在现在的情况下,棉农权衡下来,发现,如果城里的老板愿意涨工资,我回城打工;否则,我种玉米小麦水稻,种这些东西,国家收储价摆着,我风险小,我至少能算出来今年可以比去年多卖出5-8%的价格。但如果我种棉花呢?国家只承诺大概3%的价格涨幅。唉,就算国家加到5%,我还嫌种棉花费人工呢,我不但自己打工时间少了,搞不好我还要再请摘花工。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棉花种植面积不可遏制地萎缩,结果导致中国在国际棉花贸易市场上更加受制于人,等到市场重回卖方市场的时候,中国将承受更加剧烈的价格起伏。
  我们循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轨迹,继续寻找事情的前因后果。在前二十年,在农产品上虽然没有收储制度,但农民需要交公粮,也就是农产品收购环节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在优先发展城镇、农业哺育工业的思路下,国家可以行政指导公粮收购价,让农产品价格低于自由市场制度下应有的价格。和现在的区别在于,公粮收购只是代收,不存在储备公司这样的央企或利益团体,农民的价格损失基本都转化成了市民的福利——享受着低价食品。在近十年的前五年,是改革的五年,过渡的五年,农产品的收购环节逐渐放开,粮贩子风生水起,农民也可以自由选择主粮种植还是副业,此时农产品价格开始上升,但属于价格回归。其目标就是国际市场的价格。而最近的五年,除了水稻和大豆,几乎所有大宗农副产品的价格都已经超过了国际市场价格,而水稻和大豆其实也有不可比性——品质等区别。所以现阶段,可以看作在半管制逐渐固化的过程中,其对经济效率的伤害逐渐显现的阶段。为何我说无解之局源自道路选择,因为规定收储价高个100元低个100元;发放配额,早个一周晚个一周;央票多收一百亿少收一百亿,都属于微观操控,无助于事物本质的变化。和管制化的大战略相比,这些都是小事。而我们经济效率的损伤的必然结局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逐渐变慢甚至倒退,而国内产业的竞争力逐渐下降到丧失。
  现实生活比小说和教科书要复杂地多,所以我前面谈的一切,并不能认为现在就是唱空中国的时候。因为当经济部门中的一部分在管制化的时候,经济部门中的另一部分却在市场化,比如最近说铁路投资对民营开放等等。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市场化改革,就是金融领域的市场化仍在缓慢但坚定地进行。最终整个国家的命运结局,是合力的结果。

§四、文化背景和制度背景

  我们还是回到最初提到的平准法。现在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何中国和美国,会各自选择了一条不同的农业保护政策道路?
  其实前面也提到了不少原因,并且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所以我在此简要展开。
  文化上:
  有很多谈论中国国民性的著作,也有很多体现这方面的影视和文学作品,比如《双旗镇刀客》,比如《遥远的救世主》。我觉着救主文化是一个比较贴切的称谓。当然,归根结底这也是一种弱者文化。在这种文化下,落魄时,会情不自禁期待救世主,或权威,并且也愿意相信神话、相信奇迹。野人去年的成功,让他在很多人(多半也是在理论或交易上未找到出路的人)心目中成了英雄和权威,这些人觉着他就是心中的偶像,就是天生具备不断制造奇迹的能力,偶像的失败,让粉丝们内心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啊”!当成功时,救主文化让成功者产生一种充当家长或者救主的使命感,因为他觉着别人都是需要保护的弱者。于是,一方愿意保护,一方希望被保护,一个个英雄就被制造出来了。
  棉农也是弱者,当他卖棉花遇到障碍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要是现在有个财大气粗的大粮商把我的棉花买下来就好了,这时候中储棉出现了。其实收储制度为何在欧美会遭遇冷遇?因为从一提出就有人相信它是恶法;甚至在中国古代,都有不少清醒的人士。但在当下中国,却如救星。
  救主文化下,权威主义和国家主义思潮盛行。我们先看看救主文化的对立面。英美国家,是基督教新教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而新教改革,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新教认为《圣经》的权威高于教皇;信徒凭《圣经》直接与上帝交通,不必通过教会神职人员作中介,不服从罗马教会管辖。一下子把教皇的权威从人们的心中清除,忏悔变成了信徒个人与上帝的交流。权威主义和国家主义在新教国家中历来没有市场。反而新教传统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宪政民主的诞生提供了土壤。
  新教国家的文化传统强调个体,而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建立在权威基础上的服从,那么自然只能是以平等的契约的方式来组织。特权崇拜无法在这样的土壤下生存。一个拥有特权的如同中储粮这样的贸易商的存在,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下,自然难以被容忍。
  国家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相信国家能够管好经济、管好社会。在这个核心价值观主导下,自然会要求国家尽可能多地参与经济和参与社会。支持大政府,支持政府干预市场,甚至政府直接计划经济。应该能看出,国家主义和权威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在现实中,国家主义泛滥的地方,几乎就是特权崇拜盛行的地方。相信国家能管好经济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不相信市场能够管好经济,其实经济国家主义在深层次上反映的是市场参与者的深刻自卑,所以,它也是弱者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以上说的是价值观层面,在方法论层面,西方国家采用的是数量化和逻辑化的研究方法,这样的研究方法,可以提高分析总结的深度和效率,实现内在的进化、系统的自我更新。而中国本身就缺乏研究传统,学术领域的批判与进步,多为形式化的、感性的、辩证的。平准法,即便一诞生就广为诟病,却延续两千余年未有任何进步。中国的很多思想遗产,都是这个问题。为何强调方法这一点?是因为作为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要的金融工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数量化和逻辑化的研究方法。同时,对数理和逻辑的信任,也有利于民众对那些似非而是的方法的接受。
  对于文化方面的解释必须附加一条。就是文化之别是微小之别。如同我们谈论法国人浪漫德国人刻板一样,法国刻板的人肯定也不少,德国浪漫的人肯定也不少。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蝴蝶效应”——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别会导致结果的天壤之别。

  制度上:
  在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管理理念上,美国是典型的服务型管理,而中国是典型的控制型管理。所以,美国人觉得政府办个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超出了服务的要求;而政府在农民不利时补贴拉一把,是你政府应尽的职责。而中国,控制型管理的思路下,政府最害怕的是失控,和由政府失控导致的不确定性,而自己插手越深,控制越强,不确定性越小,所以政府会尽最大可能去介入经济。而利益集体的存在,导致政府的这种介入意愿是极不平衡的。不赚钱或短期看不到效果的部分,政府不但不会介入,甚至放任自流,连该有的立法和执行都扔掉了——比如食品安全和污染治理。当然,粮食贸易是一块赚钱的行业,收一次就赚一次,效果立竿见影,还不受金融风暴冲击,政府绝对有强烈参与的欲望。
  其实在中国,政府组建国有企业(在古代如常平仓、盐铁专卖等)直接参与经济、抑商(打压民营贸易商)、官商勾结、滥发货币(古代可以在铜钱里注锡)、仇富(政府的仇富情结是老板们的噩梦),是素有传统的,自汉武帝以来两千多年,就走不出这个路径依赖(每当政府财政吃紧或皇帝好大喜功的时候,就执行一轮这样的举措)。
  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党派政治民主选举,让每个政客,都不得不以掌握选票的选民意志为导向,具体到农业保护政策,那就是农民意志为导向。而中国,上级任命的每个官员都是以各自的上级考核指标为导向,央企领导考核的是国资保值增值,你拿国有资产去补贴了,国资委不高兴的。平准法不用补贴还能增收创收,国资委很高兴。地方政府考核的是地方财政收入、GDP等,一千家小微企业倒下去,一家央企站起来,他觉着GDP又没损失,反而企业数目少了,便于管理。大家都是短视的,只能看到任期内。正好平准法的特点就是施行初期,效果好,越到后来弊端越显著。但后来,那是继任者的事了。他想改良也好推倒重来也好遇到的重重阻碍,都和我无关了。

金蛇郎君555 发表于 2017-12-25 10:25:35

242 梁瑞安
2012-5-23 12:35 来自 微博AIR
//@胶客小张: @潘娜Emma 不是我胡说哦 哈哈
@首旅侯利
裙摆指数Hemline Index,俗称“牛市与裸露的大腿”,发明人是美国人埃拉-考伯雷。女性裙摆越长,股市就越低迷;相反,则越易出现牛市趋势。根据这个指数,如果投资者仔细留意本年度女性裙子的长度,那就基本能准确判断本年度资本市场的牛熊走向。今年走势如图…
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查看完整版本: 2017 我认为的梁瑞安的微博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