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吧
发表于 2014-12-30 13:32:29
发反反复复
笨笨阿林99
发表于 2014-12-30 15:43:44
青竹吧 发表于 2014-12-30 13:32
发反反复复
谢谢指教{:soso_e183:}。不过,不是简单地反反复复,是循环往复、逐步递进,为的是加深印象,以期能改变观念,文中有详细说明。再次感谢!
清澄
发表于 2014-12-30 17:18:33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kkk293590509
发表于 2014-12-31 08:11:26
收益匪浅
shandp
发表于 2014-12-31 09:32:08
支持。。支持。。支持。。
徐师傅
发表于 2014-12-31 12:51:48
加油加油~!!!
gtao6
发表于 2014-12-31 13:17:59
{:soso_e100:}
辣椒油88
发表于 2014-12-31 13:28:04
先顶后看
ilovegenny
发表于 2015-1-1 14:44:39
看看好么》》》》》》》看
行-者
发表于 2015-1-1 16:49:25
的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笨笨阿林99
发表于 2015-1-1 19:53:16
按:本系列文章刚开始主要是罗列一些要点,后面思路一打开,要点逐渐变成了段落。因此,本篇文章我将每段前面的数字编号取消了,改为以章节的形式来呈现,同时也将大段落改为了小段落,希望这样读起来更方便些。但愿大家喜欢,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
(接上篇)
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如何融合?
以基本分析为主的价值投资与以技术分析为主的价格投机,到底该如何融合?其实,关键在于扫除思想认识上的障碍。一旦扫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则具体的融合方式,完全也是因人而异的,只要紧紧围绕着提高投资交易的确定性与胜算率这个核心即可。
更具体的、马上能实操的融合方法我没有,这里仅适当地提供一些我个人的思路供参考。我觉得,基本分析,关键在于过滤、筛选要投资交易的标的(即上市公司或期货品种)。现在可供投资交易的标的是越来越多,“多则惑”,容易挑花眼、看走眼。因此,精选投资标的,越来越成为一个基本功。
前面所举的林广袤先生的案例,由于多年浸泡在棉花期货与现货这个行业,使得他对于棉花期现货的生态了如指掌,对于棉花期现货的历史如数家珍,对于棉花期现货的当下洞若观火,对于棉花期现货的未来了然于胸。因此,他对于棉花的了解,其广度和深度,是非一般人所能及的。
股票投资方面也有很具代表性的案例。有一位姜广策先生,多年来专门研究跟踪医疗医药行业及其上市公司。他为了能更接近这个行业,更深入这个行业的人脉圈和关系网,更及时地获得这个行业更具价值的信息与动态,干脆将自己的办公地点搬到了医药产业园区,天天跟这个行业中的资深人士泡在一起。后来,这位独行侠成立了只有他一个人的德传医疗基金,收益远超同类公募基金,据说每次打开申购,都只有净申购,规模越做越大。
你看,无论是做股票,还是做期货,深深扎根于少数行业、少数品种,甚至是一个行业、一个公司、一个品种,这样就具有了一双披沙拣金、吹糠见米的慧眼,也就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相对优势。这是基本分析的精髓所在,也是巴菲特长年立于投资巅峰的不二秘诀。
而技术分析,在基本分析确定了投资标的之后,则有助于选择更为有利的介入时机和退出时机。很多时候,即使通过基本分析后认为具有很大的确定性,但这毕竟是属于还未实现的未来,而且还无法完全保证不看走眼,除了加强资金管理、适当地分散投资外,死扛应该不属于最佳选项。看好基本面,且后来证明基本面确实没错,但却倒在黎明前的黑暗,没能等到基本面得到体现的那一天的案例,投资史上也多如牛毛。
有人担心,在看好基本面的前提下,根据技术面不断进出,很容易弄丢头寸的。这当然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但这显然也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实践出真知,没人是绝对的权威,即使是巴菲特的所说的话,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问题肯定是到处都存在的,要想做得更好,就得比别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一个行业已经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那这个行业也就意味着没什么机会了。
综上所述,所谓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价值投资与价格投机的融合,大致上可用一句话概括:“基本分析择股,技术分析择时”。(青木先生在《登峰之路》中认为,“技术分析”应该称之为“市场分析”更为合适、更为准确,颇含深意,我非常认同,具体见我之前的博文《暴牛股模式的发现之旅》。这里之所以仍然称之为“技术分析”,主要是考虑到大多数人的习惯称呼。)
笨笨阿林99
发表于 2015-1-1 19:57:53
疯狂与幻灭——私募冠军刘增铖惨遭清盘事件的启示
2013年实现6倍多惊人收益的年度私募总冠军刘增铖先生的铖功系列基金惨遭清盘,当属2014年投资交易行业的爆炸性消息。我最早关注到刘先生是在2014年年初,其铖功程序化私募产品2013年以627%的收益率获得了年度冠军,令人咋舌。要知道,个人投资者的小账户一年要做到6倍多收益,都很不容易,而作为一个基金产品,更是难上加难。而且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产品名称虽然称之为程序化,但据说实际上是采用“程序化+主观修正”的半自动化方式来做的。
2014年10月23日,刘增铖的铖功系列基金大部分净值都在0.8~0.9之间,他极需要一个好机会来提升净值,实现业绩的反转。由于前期外盘原油大跌,国内大部分化工品种都跌幅可观,只有PVC还没有像样的跌幅。于是他一直在寻机做空PVC。23日当天,PVC开盘后大跌,他觉得机会终于等来了,准备利用手上的5亿多资金,将PVC1501合约打到跌停板上,然后第二天再顺势获利平仓。
于是开始慢慢地用大单空单将PVC1501砸到跌停,但跌停后没几分钟,突然涌出大量多单,行情开始大幅反弹。重仓持有空单,但行情却又不断上涨,这让刘增铖逐渐失去理智,变得疯狂起来,于是竟然不断平掉其他品种的头寸,继续加空PVC1501,大有不拼个鱼死网破不罢手之势。当铖功系列5个基金产品的资金全部用完后,又将个人委托理财的资金全部押在PVC1501空头上。
灾难终于发生了。由于个人账号仓位过重,导致部分被期货公司强制平仓,相当一部分在强平后净值只剩下0.3左右;后面虽然开始主动平仓止损,但由于仓位实在太重,于是导致平仓时大幅滑点,结果公开发行的5只产品,除了期货公司那只产品因事前风控外,其余事后风控的4只产品全部跌破0.7的强平线,只剩0.6左右。(更详细的情况,请看文后所附链接中的新闻报道。)
**** Hidden Message *****
大家从上面的图中看到23日那天异峰突起的成交量和持仓量,或许会有一连串的疑问:到底是谁围歼了刘增铖呢?那么强大的多头,突然之间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PVC平时是个成交量不太活跃的小品种呀,为什么仿佛是专门跟刘增铖作对似的,商量好了来聚歼他吗?
这一系列问题,其实最为生动鲜活地体现了我前文中所提到的暗战与乱战。是的,暗战与乱战,在期货这种多空双向交易的杠杆品种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事实上,23日没有谁事先商量好了来聚歼刘增铖,甚至当时多方根本就不知道是谁在大肆做空。其实就是走势本身大幅波动以及现货与期货的基差过大(现货-期货的价差高达每吨600多元)等原因,引起了PVC现货巨头套利的冲动,结果使得刘增铖遭到了实力雄厚的现货巨头们的围歼。(更详细的情况,请看文后所附链接中的新闻报道。)
而刘增铖也完全是因为一时情绪失控,才一再突破风控的底线,罔顾资金管理的纪律,导致不断报复性加仓。你看,双方当时谁也没想到,谁也不知道对方是谁,谁事先也不知道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单量,这可不就是一场前文中多次强调的典型的暗战与乱战吗?一个平时貌似不显山不露水的小品种PVC,竟然可以在短短十几分钟之内突然涌出天量仓位、爆出天量成交,要是对其行业生态了解不多、交易实战经验不够丰富的话,是很难想象得到的。
在真正的战争中,一般而言总是事先知道敌方是谁,通过事先侦察、获取间谍情报等方式,对敌人数量、装备、援兵等敌情以及战场地形一般也有详细了解,否则,不打无准备之战。如果不幸突发遭遇战,在不了解敌情的情况下,一般都是以小股部队牵制住敌人,掩护主力迅速转移,而非不断投入兵力一味将战斗升级蛮干,否则,很可能被一锅端了。而投资交易市场上,很不幸,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不知道敌方是谁、兵力多少的,因为根本无从得知,只要有机可趁,随时就会突然冒出来,而且敌方、同盟方还随时可能转换。也就是说,几乎每次投入市场,都相当于是在打不知道敌人是谁,更不知道敌人数量多少的遭遇战。你如果不断投入兵力(资金),你会发现市场像一个无底洞一样(尤其是期货筹码理论上无限)。这种暗战与乱战,某种程度上比真正的战争还更难打。
从这个案例也可以看出,由于在筹码上期货跟股票不同,股票的筹码相对固定,而期货的筹码理论上是无限的。因此,股票相对容易被操纵,尤其是小盘股,而期货较难被操纵,一旦单量较大,尤其是还违背基本面,则容易被很多一直在场外虎视眈眈寻找机会的“秃鹫”们一拥而上就地聚歼。因为他们盘算得很清楚,只要将行情拉到你被迫止损,就可以获利丰厚。看到没,无论是否容易被操纵,这跟技术指标、K线定式、图表形态有多大关系呢?这就是赤裸裸的算计、血淋淋的战争!因此,投资交易思维一定要从僵化的、外在的图表分析,转换到动态的、内在的对抗博弈上来,转换到斗智斗勇的战争攻防上来,转换到“心理共因”导致的“心理共振”上来!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那些经常关注自己是否排列前几名、过于在意自己知名度、过于高调作秀的投资经理,绝对不能算是好的资产管理人。因为,投资是一场比拼耐力的马拉松长跑,不是比拼爆发力的短跑,长期稳定的业绩,比短期的爆发更为重要。
笨笨阿林99
发表于 2015-1-1 19:58:44
因此,作为投资人,尤其是资产管理人,一定要抛弃一战成名的想法,成不成名,那是自然的结果,而非过于刻意追求得来的。一战成名后,虽然很容易募集到大量资金,但这往往是虚假繁荣。而更为关键的是,一方面,这很容导致心态膨胀;而另一方面,这还会带来一种捍卫荣誉的心理。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的存在主义有一句名言:“To possess is to be possessed.”大致意思是“拥有就是被拥有”,或“控制就是被控制”。当你一旦拥有了一个好不容易才得来的荣誉时,你从此就背上了荣誉这个大包袱,你会过度关注自己的名气,你为了能继续保住这个荣誉,往往容易过于激进和冒险,结果,你反而被荣誉所拥有、所控制了。这或许就是各种排行榜冠军、实盘大赛冠军,大都逃不过所谓“冠军魔咒”这种现象背后的内在深层原因吧。
虽然我不反对林广袤先生做棉花的那种方式,但那是有严格前提的,一方面,你得对所投入的公司或品种有长年的跟踪研究,对于政策面、资金面、基本面、技术面等各个方面了如指掌;另一方面,最好是自己的、不影响未来生活质量的部分资金,不要孤注一掷,如果是别人委托的资金,则必须有严格的、能够得到切实执行的风控措施。
人最悲哀的,莫过于对自己过度自信到以至于自负,而偏偏这样的人,恰恰又很难自己明白、很难自己承认这一点。向内看自己往往比向外看别人更难看得清楚、看得真切、看得勇敢,因为这相当于自己拿着一把手术刀进行自我解剖。这是又痛又血淋淋的,几人能做到?
人心莫测、人性幽微。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天使与魔鬼的合身,只是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其天使的部分与魔鬼的部分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天使的部分,平时往往特别容易被自我彰显、自我认可、自我陶醉,而魔鬼的部分,往往会被自己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自我躲避、自我隐藏、自我无视。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有时候会在做了某件事之后特别鄙视自己,觉得自己衣服下面裹着一个让自己都看不起的“小”,即使只有那么短短一闪念的感觉,这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刻意回避、不愿承认、害怕面对的自己魔鬼的那一部分。
事实上,佛魔从来一念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是投资交易市场上的真实写照,毫不夸张。因为一瞬浮盈,一瞬浮亏,面对着既放大倍数、又反复快速波动的浮动盈亏,人非机器,说情绪完全不受影响是绝对自欺欺人。
因此,人性中魔鬼的部分,平时往往被鸵鸟似的漠视、回避,这种情况下却极容易被激活、被勾引出来。一旦输红了眼、输掉了自尊,魔鬼就占据了灵魂、控制了心智、蒙蔽了理性、燃烧了冷静,此时再靠所谓的自律、自控、自制、自省,是毫无用处的,因为此时自我已经沉沦、天使已经退避,你只有愤怒,你只想报复,你双目圆瞪,你青筋暴露,你就是那个疯狂的魔鬼!
人很难提前预料到,在某个特定的时空里,会这样不知不觉、悄无声息、莫名其妙地被疯狂的魔鬼裹挟着陷入到情绪的泥潭之中,越挣扎反而越难以自拔,结果越陷越深,直至没顶。古今中外,案例盈卷,远有杰西·利弗莫尔,近有刘增铖。
作为投资人,尤其是管理着大量资金的基金经理,一定要放下身段、清醒认识、敢于正视、勇于面对、切实承认自身中存在着的魔鬼,抛弃幻想、剥离自负,必须事先通过有效的软件工具、通过严格的制度安排来将魔鬼关进牢笼之内并锁好,再将钥匙扔到大海里;而非事后痛心疾首、捶胸顿足、仰天长叹、泪洒江天……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下如何设计严格的、能切实得到执行的风控制度。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的政治传统和历史传统,铸就了一种根深蒂固、积重难返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基因——依附强权、崇拜强人,而非奉行制度、尊重规则。
这可以从网络上这几年网民情绪的戏剧性变化中很清楚地看出来。前几年网络上对现实不满、对前途迷茫的情绪弥漫,强人一出,仿佛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网络上忽然又充盈了一片喝彩叫好、充满希望的情绪。这当然也是人性中的普遍现象,但在我们这个民族身上,体现得更为深入骨髓、淋漓尽致。(注意,我这里更多地说的是一种民族心理现象,并非否定特定阶段、特定形势下强人的作用,有时候有些情况下,强人甚至是很有必要的,这需要辩证地来看。)
曾经有投资人因为自己不能严格遵守自己所定下的出入场、资金管理等纪律,于是专门请一个人在旁边盯着自己,期望能起到风控的作用,但效果多半甚微。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这个人的薪水是投资人开的,对实战操作又没有投资人懂,投资人在这个人眼里显然是既属于衣食父母,又属于专业强人。在交易实战过程中,一方面,这个人本身极容易同时被盘面走势、浮动盈亏影响情绪,更容易被投资人的情绪所影响;另一方面,又忌惮着怕惹投资人烦、怕惹投资人不高兴、怕自己错误判断而影响自己的饭碗。此时这个人心里唯独忘记了规则和职责,或者虽然没忘,但压根儿不敢坚决地遵守规则和履行职责。
而且更为令人深思、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假如这个人真的严格遵守了规则和履行了职责,作为那个自己定下规则、自己雇佣这个人的投资人本人,却往往更多时候是会不高兴的,是会很不爽的,最终会搞得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这既鲜活生动地体现了人性的弱点,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我们民族血液中代代流淌着的劣根性,体现了隐蔽潜藏在民族心理深处的文化性格基因。而很多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的风控制度,貌似严格缜密,貌似高大上,貌似更规范,但事实上,一落实到具体实施和执行过程当中,其情况大体上跟上面这个例子也差不了太多。
因此,很多风控制度和风控措施的实施和执行,实际上是一场跟人性弱点的战争,是一场跟民族劣根性、民族性格基因的战争。只要是战争,就必须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极尽所能地建立起己方的相对优势。作为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以及根深蒂固的民族劣根性、民族性格基因的敌对方,要想获得足够的相对优势,则首先必须建立起强烈的尊重规则、尊重制度的企业文化和行事氛围,否则,制定再多、再好的制度都白搭,秦国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可资借鉴。
其次,则是在制度设计及制度安排上,应该在投资部门与风控部门之上,有一个相对超然的更高权力部门或领导直接进行监督与跟进,以随时进行协调与督促;其三,投资部门、风控部门以及它们之上的更高权力部门或领导的收益,直接与风控成效相挂钩,尤其是风控部门的收益;其四,一定要将制度中能物化的、能固化的部分,尽量通过软件等工具硬性物化下来、固化下来,比如单只股票或单个品种投入的资金超过某一规定比例之后则无法再开仓等等。可想而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国内大部分的所谓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都相当于家庭手工作坊。
几千年来的人类历史一再证明,人心人性中光辉的力量无比强大,而人心人性中晦暗的力量也同样无比强大。尤其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中,总是将人心人性中光辉的一面无限拔高、大肆宣扬,甚至提高到要绝对无私、超凡入圣的圣人高度;而对人心人性中晦暗的一面却讳莫如深、刻意回避,仿佛无视它、贬抑它,就会不存在、就会自动消失一样。而实际上这却只能让人变得更为虚伪掩饰,更为狡诈伪装,更为扭曲纠结,这无疑是在假装不见、掩耳盗铃、讳疾忌医。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这里我无意于争论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这样的哲学问题还是留给哲学家们去探讨吧。但如果首先假设人性本善,是否对于我们几千年来的人性认知、制度选择有重大影响呢?如果是假设人性本恶的话,则能力越大、权力越大的人越不值得信赖,是否会导致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呢?
有人可能要说,怎么又扯到东西方的人性认知、制度选择问题上了?欧美不也一样有很多风控失效的案例嘛,如大作手杰西·利弗莫尔、搞垮巴林银行的利森、长期资本、雷曼兄弟等等。没错,人性中的疯狂东西方皆然,但在奉行制度、遵守规则(当然同时还包括合理合法利用制度与规则)这一点上,是否会比我们更具有那么多一些些的相对优势呢?金融资本的战场上,即使只多了那么一点点的相对优势,长期对抗博弈下来,就很容易导致不一样的结果。要知道,在全球金融资本的战场上,东西方同场竞技的那一天终究是要到来的。
(未完待续,笨笨阿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附注:
刘增铖先生这次的教训是深刻的,其本人负有最主要的责任。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私募行业的发展或许因此又会陷入曲折。不过,事情发生后,刘先生没有过度逃避,公开发表了道歉信(至于跌破合同约定的清盘线后的赔付问题,还没看到后续报道)。希望经过这次事件后,刘先生能吸取足够的教训,建立严格的、能切实得到执行的风控措施,再次重新上路。但愿我们的社会氛围对于一时的失败者能够宽容些,少些幸灾乐祸、五十步笑百步,而应以此为鉴、哀矜勿喜,并多给暂时的失败者一些鼓励。
期货私募2013年冠军刘增铖收益逾6倍 http://www.7hcn.com/article/150214-1.html
期市悲情英雄大盘点:刘增铖遭现货巨头猎杀 http://money.163.com/14/1110/02/AALFQA9B00253B0H.html
刘增铖5亿私募做空PVC暴亏致歉公开信 http://news.simuwang.com/qhsm/14/11/301,179794.html
凡人一世
发表于 2015-1-2 11:49:18
严重学习
freeuser
发表于 2015-1-2 19:25:14
先回复,后下载。
aqaqaq1231
发表于 2015-1-2 22:36:43
学习学习
哈喇虫
发表于 2015-1-3 00:11:13
看到正爽快的时候突然来个回复可见,吼吼
哈喇虫
发表于 2015-1-3 01:08:29
一口气看完。
吕陆军
发表于 2015-1-3 13:49:33
我是来学习
yanzhi
发表于 2015-1-4 04:50:17
“势、力、阻”综合研判{:soso_e179:}{:soso_e163:}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